
一、施工准备
1、准备
建立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,核心依据包括《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》《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》及新版《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》。
针对不同子系统明确专项标准,如安防系统执行《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》,网络系统需符合《商用建筑线缆标准》,消防联动系统应满足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》。
组织设计、建设、施工三方进行图纸会审,重点排查土建与安装图纸的矛盾点、管线走向与装饰工程的交叉处理、各子系统设备安装坐标的精确标注。
2、材料准备
根据设计图纸要求,准备各类弱电设备,如交换机、路由器、监控摄像头、读卡器、控制器等。
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,包括电缆、线槽、桥架、接插件、电源线等。
对材料和设备进行检查,确保质量合格,并建立材料使用登记制度。

3、施工设备准备
准备施工所需的工具,如电钻、剥线钳、压线钳、万用表、激光测距仪、视频信号发生器等。
确保设备性能良好,符合施工要求,所有计量器具需经过法定检定且在有效期内。
4、人员准备
组建施工项目部,确定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组织机构,配备满足需要的人力和物资资源。
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培训,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。
二、施工流程
1、线路敷设
桥架安装:采用“分层分区法”施工,垂直桥架每隔2米设置固定支架,水平桥架支点间距控制在1.8米。桥架连接处需用不小于4mm²铜芯接地线跨接,整体接地电阻≤4Ω。当桥架穿越防火分区时,应在两侧安装防火隔堵装置。
线槽敷设:根据现场实际情况,选用合适的线槽,沿墙、柱、梁等敷设。
线管敷设:执行“冷弯优先”原则,管径20mm及以下采用手扳煨管器,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径的6倍;25mm及以上使用液压煨管器,弯曲半径不小于10倍管径。预埋管线应在土建钢筋绑扎阶段同步施工,直线段每隔1.5米设置固定点,转弯处0.5米内必须加设支架。
电缆敷设:按照设计图纸要求,选用合适的电缆,沿桥架、线槽等敷设。注意线缆的弯曲半径、间距等,绑扎间距水平段1.5米、垂直段1米,不同电压等级线缆应分槽敷设,间距不小于50mm。
2、设备安装
设备定位:根据设计图纸要求,确定设备安装位置。
设备固定:采用膨胀螺栓、螺丝等固定设备,确保设备安装牢固。
设备接线:按照设备说明书要求,进行设备接线。注意电源线与信号线分开敷设,间距不小于300mm。
3、系统调试
分系统调试:根据专业规范和标准要求,对本智能工程各子系统分部分项进行调试。如网络系统调试测试网络设备连接是否正常,网络速度是否满足要求;监控系统调试测试监控设备是否正常工作,画面是否清晰。
整体联动调试:在完成分系统调试的前提下,根据专业规范和标准要求,对本智能工程整个系统进行调试。确保各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有效联动。

三、质量控制
材料设备质量: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,选用合格的材料设备。对关键设备如PoE++交换机、AI摄像头等进行3C认证检查。
施工工艺质量: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,确保施工工艺质量。
工程验收质量: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工程验收,确保工程验收质量。施工完成后进行自检、互检和专检,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。
四、安全管理
施工现场安全管理: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,确保施工人员安全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,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。
电气安全:严格按照电气安全规范进行施工,防止电气事故发生。对施工人员进行电气安全教育,提高他们的电气安全意识。
高空作业安全:高空作业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,如佩戴安全带、设置安全网等,防止坠落事故。
施工车辆安全:加强施工车辆管理,确保车辆行驶安全。对施工车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,确保车辆性能良好。
五、运维管理
系统维护:提供完善的系统维护服务,确保系统稳定运行。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,及时处理系统故障。
技术支持: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,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建立技术支持团队,为用户提供及时、有效的技术支持。
培训服务:为用户提供系统操作培训,提高用户使用水平。组织用户参加培训课程,让他们了解系统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。
百实科技园区弱电施工方案通过标准化设计与专业化实施,实现系统高效集成与稳定运行。其优势在于:提升管理效率,降低运维成本;强化安全监控,保障人员设备安全;支持灵活扩展,满足未来升级需求;同时,科学规划减少资源浪费,助力园区打造智能化、安全化、可持续的现代管理环境。
微信


电话

返回顶部
